中国头条舆情

青年执笔绘文明,潮风入画叙乡情 ——广东财经大学"踢桃食好实践团”走进金苑社区开展墙绘美化活动

时间:2025-08-14 08:56

来源:作者:点击: 5

“一墙一风景,一绘一文明。”为弘扬潮汕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金苑社区文明建设,2025年7月,广东财经大学“踢桃食好”实践团13名师生走进汕头市金平区金苑社区,开展为期五日的“金厝边,银亲戚”主题墙绘美化活动。实践团用色彩为社区“上妆”,用画笔为文明“赋能”,融入学校“网络强村”项目训练成果,为社区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动能,让“邻里守望”的古老箴言在当代社区焕然新生。

潮风入画:墙绘承载邻里温情

“金厝边,银亲戚”是潮汕地区传承百年的俗语,寓意邻里和睦胜似亲人。城市化进程加快,邻里联系日渐疏离,而这句潮汕方言中的“人情味”,正是温暖邻里关系的一剂良方。实践团结合社区需求,以该主题设计6.9米长卷墙绘,通过潮汕古建筑、砖墙、灯笼等地方元素等元素,具象化呈现“守望相助”的文化内核。

团队成员顶着酷暑分工协作,从打底勾线到调色上色,每日连续作业超8小时。结合“网络强村”项目中习得的视觉符号设计技巧,墙绘整体采用明快温馨色调,绘有邻里互助群像、孩童笑谈场景,他们还为社区创作专属LOGO,将“金苑”二字与现代图形语言融合,既强化墙绘艺术感,更成为社区文化标识。

图1 为实践团成员绘制墙绘过程

数智赋能:“网络强村”理念延伸实践

实践团以“墙绘+数字”双轮驱动,践行“网络强村”育人理念。墙绘活动中,不仅以画笔勾勒潮汕文化肌理,更将数字化传播技能深度融入实践,构建起“线下美化环境、线上激活传播”的立体服务模式,成为学校“网络强村”项目“理论扎根乡土、技术赋能基层”育人理念的鲜活注脚。在墙绘创作期间,团队成员们同步扛起摄像机、架起补光灯,记录下从墙面清理、草图绘制到颜料调配的每一个细节。后期制作中,他们将5天的创作素材浓缩为微纪录片,镜头既捕捉到队员们顶着高温调色时额头的汗珠,也收录了社区老人讲述“金厝边,银亲戚”俗语由来的生动原声。

为扩大传播半径,团队结合多平台融媒体运营经验,对优质内容进行剪辑加工,通过搭建的校地传播矩阵联动推送。这种“实体创作+数字传播”的模式,打破了传统墙绘“静态呈现”的局限,通过技术赋能让社区文化从“墙面”走向“云端”,探索出一条“文化惠民+数字乡村”的融合路径。金苑社区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墙绘让老小区变了样,而网上的传播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的故事,这种‘看得见、传得远’的方式,正是新时代社区建设需要的活力。”

图2 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书记交谈

青春扎根:校地协同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实践团激活社区文化基因,更借数字传播让邻里守望的传统美德成为社区治理的精神纽带,这种文化赋能+技术赋能的模式,为老旧社区焕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实践团成员亦坦言,“网络强村”项目系统培养的田野调研能力与数字传播思维,让团队得以精准把握基层需求,将专业实践转化为撬动社区活力的支点。

此次金苑社区墙绘活动,正是校地协同探索“文化治理年轻化、数字赋能基层化”的生动实践——高校输出创意与技术,社区提供场景与需求,双方在双向奔赴中破解基层文化建设“形式单一、传播受限”等难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青春动能。这种校地联动模式的深层价值,不仅在于完成一次墙绘创作,更在于搭建起高校智力资源下沉、基层实践经验上溯的良性循环,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与基层发展振兴找到了同频共振的结合点。

图3 为实践团完成的主题墙绘

图4 为实践团师生与金苑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