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17
为深入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颗红心,追光筑梦实践团于2025年7月10日至23日,赴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角声儿童之家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精准帮扶为导向,通过物资捐赠、课程教学、陪伴关怀等多元举措,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温暖,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一、爱心捐赠传温情 物资帮扶暖童心
实践团抵达当日,便向角声儿童之家捐赠了精心筹备的学习与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书包50个、文具礼盒50套、作业本200本、水彩笔150套,以及内置励志贴纸的笔记本100本。这些物资经过前期调研筛选,精准匹配儿童之家孩子们的实际需求。
捐赠现场,孩子们有序领取物资,手中捧着崭新的文具礼盒,身旁放着书包和笔记本,一张张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神里满是收到礼物的欣喜与雀跃。践团负责人表示,物资捐赠是帮扶工作的基础环节,旨在通过实用物资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更希望借此传递社会对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注与关怀。
二、特色课程拓视野 多元教学促成长
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拓展知识视野,实践团结合专业优势与儿童成长特点,精心设计并开展了系列特色课程。
英语课程:采用“单词卡片+情景游戏”模式,通过“水果蹲”“颜色配对”等互动环节,引导孩子们学习基础词汇与日常用语,课堂参与率达100%,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舞蹈课程:以《小城夏天》等曲目为载体,教授基础芭蕾手位与律动动作,帮助孩子们提升肢体协调性,培养艺术感知力,其中三年级学生李昊霖展现出突出天赋,获得专项指导。
普通话口语交际课:通过“故事接龙”“主题演讲”等形式,纠正发音习惯,提升表达能力,累计开展“小小讲解员”实践活动4场,增强孩子们的沟通自信。
体育课程:篮球课设置“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等项目,跑步课设计“障碍跑”“耐力挑战赛”,羽毛球课安排“颠球练习”“双打对抗赛”等活动,在体能训练中融入团队协作理念,累计组织体育竞赛6场。
绘画课程:以“我的家乡”“我的梦想”为主题,指导孩子们运用水彩、蜡笔进行创意绘画,教授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让孩子们在画笔间抒发情感、展现想象。
唱歌课程:选取《明天会更好》《少年中国说》等积极向上的曲目,教学基础乐理与合唱技巧,练习孩子们的培养协作意识,最终组织“童声合唱展演”1场,孩子们用清澈歌声传递对生活的热爱。
在此次“三下乡”实践期间,实践团精心开展了多门类特色课程,覆盖儿童之家全体儿童,课程内容与形式经反馈获得广泛认可,满意度较高。
三、陪伴关怀润心灵 朝夕相处共成长
除课程教学外,实践团成员深度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构建起全方位的陪伴体系。实践期间,志愿者们特意与孩子们共进过一顿午餐,亲身体验儿童餐食的营养搭配。而餐后协助清洗餐具则成为每日固定环节,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冲洗餐盘,有的专注擦拭碗碟,在默契配合中培养劳动习惯与责任意识,清脆的水流声与餐具碰撞声交织成温馨的日常旋律。
实践团成员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与孩子们开展陪伴活动。在学习角,志愿者为学业基础薄弱的孩子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在活动室设立“心愿信箱”,收集并回应孩子们的困惑与诉求;每日晚间组织“故事分享会”,分享励志故事。
陪伴过程中,志愿者们注重心理健康关怀,通过观察与交流建立重点关注儿童档案。发现孩子们对情感互动需求强烈,便设计“手拉手”结对活动,每位志愿者固定陪伴2-3名儿童,通过共同游戏、辅导作业等形式建立信任关系。离别前夕,孩子们自发制作感谢卡片,用他们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情感联结。
四、长效帮扶立约定 爱心接力不止步
实践活动收官之际,实践团与角声儿童之家举行座谈,实践团成员表示,14天的实践让团队深刻认识到,困境儿童帮扶需久久为功。未来将继续整合资源,动员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其中,让“艺”颗红心的温暖持续传递,助力孩子们在关爱中追光筑梦,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为角声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带来了切实帮助,更让实践团成员在服务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份始于盛夏的约定,将成为持续传递爱与希望的纽带,在助力乡村振兴与儿童成长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动人的青春篇章。
团队名称:“艺”颗红心追光筑梦实践团
作 者:王丹
学校: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高职学院
带队教师:王丹
指导教师:王丹、常利群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