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头条舆情

探访企业谋发展新篇,对话基层悟匠心精神

时间:2025-06-30 11:54

来源:作者:点击: 15

为呈现基层劳动者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弘扬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九江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暑期“三下乡”“赤心报国·绿色化工,我们在行动”服务队以“赤心报国·绿色化工”党团建品牌为引领锚定乡村振兴一线,将实践课堂延伸至工厂车间。带着对基层产业升级与劳动者故事的探寻热忱,志愿者们走进庐山市海会镇光明村云鼎米业与彭山村服装加工企业,探访产业感悟劳动力量,与工人对话汲取奋进启示。

光明村和彭山村作为庐山市海会镇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村,近年来依托庐山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云鼎米业,服装加工企业等本土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长期就业岗位和临时用工机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样本。

云鼎米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庐山市海会镇光明村,旗下主营产品庐山冰泉茶花香大米,稻场位于庐山五老峰脚下,独特的高海拔地形使得周围常年云雾缭绕,加上冰泉灌溉的天然优势,在四周茶园的浸染下,培育出独特的茶香稻。彭山村的服装加工点虽由废弃小学改造,在政府多项扶持政策的助力下,摇身一变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与传统手工艺传承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图为在云鼎米业有限公司调研。 邓佳玉 供图

米业师傅们的一天从各种现代化设备运转的嗡鸣声中开始。在机械化生产车间中,志愿者们看到,从稻谷的筛选、脱壳到抛光、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更彰显着琢磨透“土特产”的匠心。在他们眼中,每一粒米都如同精心呵护的孩子,任何瑕疵都不能轻易放过。老师傅们表示不仅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更要用高品质大米打响光明村的金字招牌。

除了优质大米,企业还依托当地丰沛的稻米资源,延伸产业链,将稻谷加工成江西特色米粉。在宽敞明亮的包装车间里,老师傅正在仔细包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江西米粉。谈及企业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让光明村的大米和米粉走出江西时,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角的纹路里都盛满了自豪。

图为志愿者在和老师傅交流。 邓佳玉 供图

从光明村的米香四溢,到彭山村的针脚穿梭,乡村振兴的画卷在不同的产业图景中徐徐铺展。服装加工点内,两层空间共同聚焦于棉衣加工的忙碌图景。在这里,志愿者与阿姨们与倾心交流,揭开了她们“织梦”日常的一角。阿姨们的一天,以12小时的工作时长为刻度。天未亮便筹备出门,夜幕深沉才踏上归途,车间里的缝纫机声,是她们与时间赛跑、为生活拼搏的伴奏。中午时分,自带的饭菜往往在忙碌中错过最佳食用时间,冷饭成了常态,可即便如此,她们谈及工作时,眼中依旧闪烁着坚韧。手中的针线穿梭,将布料化为一件件棉衣,更将对生活的热忱、对家庭的责任,细密缝进每一道针脚。

图为在服装加工企业调研。 郭昕彤 供图

正是无数这样默默奉献的工人,让光明村的优质大米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让缝纫机下诞生的棉衣温暖千家万户。他们用看似平凡的劳动,诠释着基层工作者的担当,让我们真切触摸到“劳动创造价值”的质朴真理,明白岁月静好背后,是无数如他们这般默默耕耘的身影在托举。

从米业老师傅们的严谨,到服装加工企业阿姨们的坚守,这一天的走访,是一场与基层劳动力量的深度对话。他们身处不同岗位,却以同样的认真与执着,书写着劳动的意义。这些故事,将化作志愿者们成长路上的养分,让他们更加坚定去关注、去讲述更多基层劳动者的心声,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平凡坚守里,一步步化为真实可感的美好图景。

(通讯员:李梦 郭昕彤 邓佳玉)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