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头条舆情

以桥为钥,解锁城市发展基因: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子在行动

时间:2025-07-05 10:30

来源:作者:点击: 10


通讯员:韩坤、李若凡

从“天堑变通途”的豪迈到“一桥一风景”的诗意,武汉桥梁承载着荆楚大地的精神脊梁。近日,一场以“桥”为媒的创新实践在江城火热开展,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桥汇发展新篇”社会实践队以青年视角解码武汉桥梁文化,用脚步丈量探索城市发展的千面精彩!

一、桥都的文化密码:从交通枢纽到文化地标

武汉坐拥近700座城市桥梁,其中15座跨江大桥如巨龙卧波,构成“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城市名片。从武汉长江大桥到鹦鹉洲长江大桥再到杨泗港长江大桥,从江汉桥到晴川桥再到古田桥。实践队员们用日均2万余部走在炎炎夏日武汉街头,探索江城桥梁文化魅力,感受城市发展内核。

“武汉桥梁市活着的历史教科书。”实践队队长高澳琪参观完武汉桥梁博物馆感慨道,从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钢铆钉精神,到杨泗港大桥“城市阳台”的现代设计,桥梁早已成为武汉市品格的精神象征。而破解“重交通、轻文化”的困境,正是激活城市发展的关键。

二、科技赋能桥旅发展:从钢铁桥梁到数字艺术

前段时间杨泗港长江大桥火爆出圈,开辟了桥梁文旅新赛道。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该场景利用桥下空间创新设计表演场景,加上暴雨天气衬托,视频全网传播量超1000万次。鹦鹉洲大桥的灯光秀则以桥体为幕,通过手机互动实现“光影共舞”,成为长江边最火的打卡点。

实践队调研发现,数字沉浸式、空间再生式等创新场景正重塑消费体验,助推桥梁文旅新发展,每座桥梁都有成为可互动、可体验的文化IP潜质。

三、业态融合构建消费新生态:从“打卡点”到“产业链”

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定位下,武汉正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如何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消费起来?”是摆在城市发展的新课题。黄鹤楼文创雪糕年销5000万元的IP衍生路径,正在被复制到桥梁主题文创开发中,长江大桥积木盲盒、桥梁冰箱贴等产品应运而生。长江轮渡尚的“三桥一景”,开发“长江大桥-黄鹤楼-中华路码头”线路已经试运行。

实践队员杨怡菲分享道:当指尖碰到武汉长江大桥的钢桁梁时,我忽然读懂了“钢铁脊梁”里藏着的城市密码——那些被岁月打磨的铆钉不仅是建筑构件,更实荆楚文化精神的具象化表征。在杨泗港大桥下记录钢琴音乐会的声浪轨迹时,我们亲眼看见桥下空间如何从交通附属设施蜕变为文旅场景;在桥梁博物馆5D展厅里,当全息投影重现1957年建桥工人浇筑混凝土的场景,历史的温度透过数字技术扑面而来。这些都让我切身感受到国家发展变化之快,也促使我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早日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桥梁是城市的年轮,刻着发展的基因。”当武汉以桥为钥,解锁的不仅是文旅消费新场景,更是一座城市从“交通枢纽”到“文化地标”的提升转变。本次社会实践以“桥”为媒,探索“桥梁文化活化”与“消费场景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武汉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进一步开发文旅产业,尤其是桥梁文旅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