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者:点击: 4
青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三下乡”实践队走进白鹿原影视城
(通讯员张楚 卢梦函)为深入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战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2025年暑期,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校团委主办,人文素养与传播教育基地联合传媒与外国语学院协同开展。以“青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我团队赴陕西省蓝田县“推普助发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团于6月中旬对蓝田县白鹿原影视城进行实际调研考察,7月初深入蓝田县白鹿原影视城,通过语言推广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1 白鹿原商业一条街 卢梦函·摄
图2 白鹿原前景 卢梦函·摄
精准调研:科学筹备,深度走访
为保障实践效果,指导教师雷雨带领团队成员赴白鹿原实地走访,与影视城负责人魏熙辰、刘磊围绕课程设置、教学设备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在雷雨老师的带领下,负责人张雨洁、主讲人邸梦瑶、新媒体统筹张楚围绕影视城发展现状、特色产业、语言服务短板等开展全面调研,初步掌握实际需求,为后续课堂设置与传播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图3 白鹿原影视城负责人与团队负责人交谈 张楚·摄
图4 团队成员向影视城负责人展示实践方案 张楚·摄
图5 指导老师与影视城负责人商讨细节 张楚·摄
教学实施:语言赋能,注重实效
推普课堂设于影视城会议厅,实践团队结合“语言+职业+文化”的三维教学思路,精心设计了包括发音训练、服务话术模拟、方言转化等环节的课程内容,帮助商户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服务规范意识。
图6 团队成员进行普通话推广全景 卢梦函·摄
课程根据不同岗位类型进行定制化开发,例如面向餐饮服务者设置“招待用语”训练模块,针对文创商户开发“产品介绍标准用语”实操演练,力求将普通话教学与实际需求无缝对接。实践团队负责人张雨洁表示,“不少学员在实操演练中逐渐克服羞涩,能主动开口、规范表达,这使我们团队的推普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增强推广效果,团队还为部分商户录制了标准化普通话宣传语音包,便于其在日常经营中规范使用。
图7 团队成员进行普通话推广近景 卢梦函·摄
图8 团队负责人讲解方言的普通话说法 张楚·摄
成效初显:语言改变服务,服务促进振兴
课堂之外,团队协助商户搭建宣传语言资源库,初步建立语言帮扶机制,为未来常态化语言服务提供保障。“一位年长商户在练习‘粗粮’发音时反复尝试,虽然有些吃力,但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团队成员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看到他们用普通话成功招揽到外地游客时,我们深刻理解了‘语言是致富桥梁’的真正含义。”
图9 当地商户进行普通话发音练习 张楚·摄
图10 当地商户积极回答问题 张楚·摄
实践育人:协同联动,打造长效项目机制
本次实践活动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探索。项目由校团委统筹,人文素养与传播教育基地联合专业学院协同推进,聚焦语言服务场景,将传播能力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三下乡”实践广度与深度。
项目团队将以此次白鹿原行动为起点,持续优化“推普+职业能力+数字传播”实践路径,推动普通话推广在更多乡村、景区、社区中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语言力。
图11 团队合影 当地商户·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